“收竿!快收竿!”長子縣鮑店鎮西馬村垂釣園傳出一陣呼聲。池塘邊,垂釣者小張緊握釣竿,與魚兒展開較量,水波翻涌,魚線繃成彎月狀。人們紛紛圍過來,有的遞來抄網,有人幫忙指揮方向,一時間紅火不已。
誰能想到,這片水域曾是村民避之不及的臭泥坑。
如今的熱鬧場景,僅僅是西馬村產業振興長卷中的一個縮影。
垂釣園的喧囂尚未停歇,隔壁的“雞屁股銀行”里,上千只土雞撲棱著翅膀在地籠內踱步。養殖戶馮德慶提著竹筐,穿行在雞舍間收取雞蛋,眼角笑出深深的紋路:“以前這片荒地連草都長得蔫,現在野草喂雞,雞生蛋。”
他揚手撒出玉米粒,頓時,雞群歡騰起來,“咯咯聲”此起彼伏。在雞群的啄食聲里,藏著村民們變廢為寶的智慧——將土雞圈養在特制地籠里,既保證了它們的活動空間,又避免了野外流失,一枚枚鮮蛋成為村民們致富的“金蛋蛋”。
雞舍不遠處,一條櫻桃紅的觀光步道蜿蜒而上,通往采摘園。采摘園里,主播正對著鏡頭吆喝:“家人們看過來,我們的櫻桃有脈動瓶蓋那么大,在直播間只需要99元,兩斤大個櫻桃立馬帶回家。”
澤坤櫻桃采摘園是西馬村的一張亮麗名片。100畝的土地上,櫻桃樹郁郁蔥蔥。每到成熟季節,紅彤彤的果實掛滿枝頭,宛如一片紅色的海洋。今年“五一”假期,3000斤櫻桃在游客的驚嘆聲中被搶購一空。將近20萬元的銷售額背后,是村集體經濟創新運營的巧思。
“我們現在是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櫻桃采摘園負責人袁帥點開后臺訂單頁面,興奮地介紹。通過直播帶貨,深圳、福建等地的網友下單后,最快次日就能品嘗到西馬村的現摘櫻桃。線下則主打體驗式消費,面向周邊推出櫻桃采摘服務,讓大家感受田園采摘的樂趣。
一旁的櫻桃種植戶黃大姐笑得合不攏嘴:“有了合作社全程幫扶,我們的收入翻了好幾番!”
西馬村的村集體經濟可不僅僅這幾本“賬”。
村頭的脫水蔬菜加工廠,機器轟鳴,流水線上,新鮮的大蔥經過清洗、切分、烘干,轉眼間變成耐儲存的脫水產品。
“以前遇上蔬菜滯銷,只能眼睜睜看著菜爛在地里,心疼得直跺腳。現在這些‘干寶貝’遠銷江蘇、山東、河南、河北,根本不愁銷路!”西馬村黨支部書記秦旭慶舉起一袋包裝精美的脫水蔬菜,眼中滿是自豪。
加工廠不僅解決了農產品的季節性難題,更吸引了不少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返鄉就業。曾經冷清的村落重新熱鬧起來。
今年,村里還新建了白墻黛瓦的民宿,與周圍的田園風光相得益彰。
推開雕花木門,院內竹影婆娑,青石小徑通向一間間布置溫馨的客房。民宿主打“沉浸式鄉村體驗”,客房內擺放著村民手工編織的草籃、櫻桃主題的文創產品,還推出土雞喂養、蔬菜采摘、院內燒烤等特色活動。
“沒想到民宿剛開業就一房難求。單是這一間民宿,‘五一’期間就創收近6000元。”秦旭慶說。
暮色漸濃,垂釣園的燈光逐漸亮起,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雞屁股銀行”的土雞陸續回籠,偶爾傳來一兩聲鳴叫;櫻桃園的直播間依舊火熱,主播們還在介紹著第二天的采摘優惠活動;脫水蔬菜加工廠,貨車載滿產品,即將奔赴全國各地……村民們的幸福生活蘊藏在蓬勃發展的產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