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襄垣縣古韓鎮上峪村肉雞養殖基地開始了一天的運轉。在這片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土地上,兩棟銀灰色現代化雞舍矗立,與傳統養雞場不同的是,這里幾乎聞不到異味,10萬只白羽肉雞正在23℃的恒溫舒適環境中享受“數字生活”。
“過去養雞全憑經驗,天熱了怕雞中暑,天冷了怕雞凍傷,喂料、清糞全靠人工,又累又不省心。”飼養員史衛忠指著墻上的智能控制系統,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現在可大不一樣了,我們投用的這套智能設備,溫度、濕度實時顯示在屏幕上,上料、上水、換氣、清糞全流程都能一鍵操作,這里的肉雞真正住上了‘科技大房’”。
史衛忠邊說邊拿起手機演示遠程操控功能,話音剛落,飼料投放機便沿著軌道精準送料。“現在一個人管兩棟雞舍都游刃有余。通過手機軟件,可以遠程監控設備運行,實現養殖高度規模化、集約化和工廠化。這種現代化智能養殖模式,不僅節約人工飼養成本,還能減少工人進出雞場帶入病菌的風險,可謂一舉兩得。”
據了解,“智慧養雞場”是上峪村村企聯建的典范項目,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模式,合作社與大象農牧集團簽訂養殖合同,從大象農牧集團購買雞種,大象農牧集團提供技術人員到村實地指導,再交由社員規范化飼養,雞出欄后由大象農牧集團統一保底收購。這樣使得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利益聯結關系,互利共贏,把合作社帶入大市場。依托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基地引入全套智能化設備,企業全程主導雞苗投放、養殖標準制定、成雞銷售的全鏈條管理,形成科學高效的產業閉環。
村企聯建“智慧養雞場”,“啄”開增收致富新路徑。村民通過進場務工掙得薪金,僅此一項年增收可達5萬元;村級集體經濟也借此“添柴加薪”,依托項目穩定收益年增收10萬元。曾經的“空殼村”,如今有了實打實的“家底”。
“未來,我們將繼續把準黨建‘定盤星’,在智能化養殖的基礎上拓展產業鏈條,讓‘科技雞’孵出更多‘致富蛋’,讓綠水青山間的富民產業根基更牢,讓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越走越寬。”上峪村黨支部書記張躍崗話語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