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手架林立,機械轟鳴。8月10日,襄垣縣府前橋下,工人們精準修補著梁板裂縫;古韓立交橋旁,新的排水管正被穩穩安裝;迎賓橋上,平整的人行便道地磚在工人們手下延伸;西源橋的加固作業也在緊張進行……四座承載著襄垣縣城重要交通流量的橋梁維修改造現場一片繁忙景象。正在“煥新”的橋梁,承載著人民群眾對便捷出行的新期待。
府前橋作為襄垣縣重要交通樞紐,建成近二十載,日均車流量數千輛。歲月侵蝕下,裂縫、露筋、混凝土剝落等問題日益凸顯。“以前看見橋上的破損和裂縫,心里總打鼓,擔心不安全。”周邊居民張國華的話,道出了群眾對橋梁安全的普遍憂慮。與府前橋一樣,古韓立交橋、迎賓橋、西源橋同樣是襄垣縣城市路網的關鍵節點,承擔著連接城區、疏導交通的重要功能。因建成年代較久、長期服役,面臨結構老化、功能退化的問題,亟需進行系統性維修改造。
橋梁病害不僅是城市傷疤,更是懸在百姓心頭的隱患。
群眾的呼聲就是行動的號角。襄垣縣將四座橋梁的系統性維修改造列為回應群眾關切的硬任務、急任務,總投資1639.67萬元,于3月25日啟動四座橋梁的維修改造工程。
工程未動,民意先行。
工程籌備階段,相關部門主動下沉一線,通過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專題會等多種方式,敞開大門聽民聲,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
“人行便道能不能更平整防滑些?老人孩子走起來才安心。”
“生銹的橋欄桿該更換了,看著也舒心。”
一條條樸素實在的建議被詳細記錄,人行便道材質升級、欄桿全面翻新等訴求被納入工程規劃。群眾“金點子”,最終化作施工圖上的硬舉措。
精準施策,高效施工。
既要快馬加鞭,又要最小化擾民。施工方創新采用“半幅封閉、半幅通行”模式,最大限度保障通行。山西交控養護集團現場負責人王建斌介紹:“我們投入60余人專業隊伍、10余臺大型設備,4個作業面同步推進,倒排工期,全力縮短工期。”
既要精準“診療”,又要有效“施治”。襄垣縣針對橋梁不同“病癥”,采用新材料、新工藝精準施治:對橋梁支座、橋面、伸縮縫、橋臺等關鍵部位進行加固,對人行便道、欄桿、裂縫等細節處全方位修復。負責高壓注漿的技術工人張師傅形象地比喻:“可別小瞧這漿液,它能增強橋梁臺背的穩固性,就像給橋梁臺背打了一劑‘強壯針’,能夠有效防止橋頭跳車。”
既要務實高效,又要安全高質。縣市政園林中心全程駐守一線,高效協調設計、施工、監理各方,確保問題現場解、進度實時推。目前,四座橋梁維修改造工程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項目預計8月底完工,群眾將按時用上“放心橋”。
坑洼不平的橋面正被平坦舒適的瀝青混凝土取代;銹跡斑斑的欄桿披上了嶄新的防護漆;人行便道鋪上了既美觀又防滑的大理石磚。站在府前橋上,附近居民李曉芳充滿期待:“以前橋面破損,接送孩子都提心吊膽。等8月底橋徹底修好,出行就能又平又穩又安全,政府真是為我們辦了件大實事、大好事!”
四座橋梁蝶變重生,襄垣縣以一座座煥然一新的“連心橋”,鋪就通達百姓心坎的民生幸福路。未來,該縣還將在更多民生領域發力,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