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襄垣縣虒亭鎮虎口村的山野間,120 畝金銀花迎來了一年中最絢爛的時節。連片的藤蔓枝繁葉茂,初綻的花瓣泛著瑩潤的雪白,向陽處漸漸染上蜜糖般的金黃,微風拂過,連空氣都彌漫著清甜的香氣。
該村40多名村民頭戴草帽、腰挎竹籃,在花叢中穿梭忙碌。指尖輕捻,飽滿的花蕾簌簌落入竹籃,不一會兒,白花花的花苞就堆成了小山。“這花得搶著摘!最佳采摘期就8到10天,錯過就得等下茬。”村民張雪琴蹲在藤蔓間,額角沁著汗珠,嘴角卻掛著笑意,“我一天能采40多斤鮮花,掙200 元呢!”
金銀花初開銀白、后轉金黃,甘寒清熱不傷胃,芳香透達可祛邪,自古便是清熱解毒的良藥,兼具藥用與保健價值。虎口村依傍寶峰湖畔,溫潤的水土與豐沛的水源孕育出獨特的種植優勢。
如今,120畝金銀花基地已形成標準化生產規模,該村還成立花海日出種植專業合作社,更讓這株藥草煥發新生——智能化烘干設備將鮮嫩花蕾轉化為色澤金黃的干花,同時,通過“種養結合、農牧循環” 的有機種植模式,讓畜禽糞便化身有機肥,魚內臟、水果皮發酵成酵素,構建起有機種植體系。
“今年是種植金銀花的第6年,年產鮮花2萬多斤,加工后能出4000多斤干花,預計年銷售額可達400萬元。”花海日出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炯望著漫山花海,眼中滿是憧憬,“我們正在申報富硒與有機雙認證。下一步,還將開發金銀花面膜、花露、醋飲、果酒等衍生產品,力爭讓寶峰湖畔‘雙花雙葉’商標下的富硒有機產品叫響全國。”
近年來,襄垣縣虒亭鎮虎口村創新“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村委會統籌資源,合作社帶動發展,不僅建起標準化種植基地,更是把 “產業 +” 的文章做活了。
“單一產業抗風險能力弱,因此必須構建多元產業矩陣。金銀花就是關鍵一環。”襄垣縣虒亭鎮虎口村黨支部書記趙志剛介紹,村里依托“房聯社”模式,打造“襄遇·棲居”湖畔生態民宿,探索“產業+”融合路徑,推動旅游、康養、體育等業態聯動發展,讓特色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
從一簇金銀花到一條產業鏈,從傳統單一種植到多元現代業態。虒亭鎮虎口村正以特色產業破題突圍。趙志剛表示:“我們將堅持‘擴量、提質、創牌、增效 ’,完善產業模式、擴大規模、提升效益,真正鼓起村民錢袋子、壯大集體家底子,走出一條‘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鄉村振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