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正午,襄垣縣夏店鎮付村紅白理事會辦事大廳內喜氣洋洋。新娘趙旋旋挽著新郎的手,微笑著緩緩走過鋪著紅毯的舞臺,周圍沒有炫目的燈光布景,卻充滿了新人對未來的憧憬和親朋好友對新人真摯的祝福。
簡單儀式過后,志愿者端出一盆盆香噴噴的豬肉燉粉條,盛到村民碗里。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味著家常菜的暖意與鄰里的溫情。這簡約溫馨的一幕,是付村推進移風易俗結出的碩果。
付村的移風易俗之路,始于一場“搬家風波”。2014年,付村整村搬遷至新社區,按舊俗,每戶都要操辦暖房宴。“全村400多戶,今天你請,明天我擺,一年到頭都在隨禮吃席,這日子怎么過!”老黨員王毓秀、趙福旺等人嘆息,道出村民生活上的困窘。
面對這樣的情況,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韓躍中帶領支村兩委開展入戶調研,收集村民意見后,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果斷作出“取消暖房宴”的決定。
隨即,村里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的規定:紅白宴席由4頓減至1頓,不上桌菜,只備大鍋飯,人均餐費控制在10元以內;辦事時限壓至一天,禮金不超百元;滿月、圓鎖、升學等“余事”一律禁辦。
當第一戶踐行新規的村民省下5000多元開支后,其他村民投來羨慕的目光。扭轉風氣邁出第一步。
為確保新規落地,付村創新推出 “三掛鉤” 剛性機制:將移風易俗執行情況與黨支部書記星級化管理、黨員積分制、星級文明戶評定直接掛鉤,更與村民年終分紅緊密關聯。
“違反規定不僅影響評先評優,連年底分紅都要受影響。”老黨員付生其說,這一機制讓規定從 “軟約束” 變為 “硬杠杠”。
制度的執行離不開硬件支撐。村里投資145萬元建成300余平方米的紅白理事會辦事大廳,配備不銹鋼灶具、消毒柜等設施,村民辦紅白事僅需支付100元衛生費。“一站式” 服務既解決了過去租棚子、借桌椅的場地難題,又通過專職司儀和幫廚實現從買菜到洗碗的全程代辦,化解了流程繁瑣的痛點,得到村民一致好評。
“婚喪嫁娶反浪費,請找紅白理事會;白事簡辦勿鋪張,省下錢物敬爹娘……” 付村文化廣場的電子屏循環播放著移風易俗七字歌。此外,付村還通過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展板、從微信群推送典型案例、開展“文明家庭”“當代鄉賢”評選等方式宣傳移風易俗,讓文明新風如春雨般滲入村民心田。
移風易俗釋放的能量,最終化作惠澤民生的暖流。村里開辦了老年食堂,70歲以上老人僅需付1元錢,就可享用營養師精心搭配的低鹽低脂餐,每周食譜科學輪換,日日不重樣。“從前為面子大辦喪事的錢,如今省下來讓老人吃好穿暖,這才是真孝順。”村民任云先語氣里滿是欣慰。
“移風易俗不是要砍掉人情味,而是讓人情從‘面子消費’回歸‘里子溫暖’。” 韓躍中一語道出付村移風易俗實踐的核心。從制度創新到剛性執行,從硬件設施的精準投入到文明新風的浸潤滋養,付村正以移風易俗為抓手,推動鄉村文明建設邁向新高度,文明之花在這片土地絢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