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點多,陽光已變得明亮而溫暖。76歲的李改香推開自家院門,攥著小布包,腳步輕快地走上村道。她熟門熟路地朝村東頭的“第二個家”走去——武鄉縣洪水鎮馬堡村日間照料中心。
隔著一段距離,就能聽到活動室里隱約傳來的談笑聲,鍋碗瓢盆清脆的碰撞聲,以及絲絲縷縷的熱氣混著面食的香氣悠悠飄散在空氣中的飯香。李改香布滿皺紋的臉上,漾開舒心笑意。這地方,對她和村里許多老人來說,就是每天最盼著來的地界兒。
來到小院,活動室里正是熱鬧:幾張棋牌桌旁圍滿了人。這邊,兩位銀發老者凝神對弈,一枚棋子“啪嗒”落下,清脆利落。那邊,撲克牌甩在桌上的聲音伴著陣陣哄笑和“再來一局”的叫嚷,氣氛熱烈。
最濃郁的生活氣息,來自隔壁的愛心食堂。案板上“篤篤篤”的節奏輕快而穩當,鮮嫩的食材轉眼變成勻稱的細絲。灶臺邊熱氣蒸騰,在“掌勺人”李愛萍靈巧的雙手下,光滑的面團變成一根根滑溜、有韌性的面條。看到李改香進來,她咧嘴一笑,聲音洪亮:“大娘來了?今兒晌午咱吃刀削面,管夠管飽!”
“咱這兒啊,每天都有熱乎的家常飯!”李愛萍手上活兒不停,談起自己的感受:“以前村里像大娘這樣的留守老人,白天沒人照應,吃飯就是瞎湊合。這下可好了,抬腳就到食堂,熱湯熱飯現成的,心里頭踏實多了。再說了,我在這灶臺邊忙活著,跟大伙兒說說笑笑也高興,還能掙點工資,心里頭更美!”
這份“家門口”的溫暖是馬堡村村兩委實打實聽大伙兒意見辦成的。馬堡村村兩委班子成員挨家挨戶,聽民聲、尊民意、順民心,最終拍板:整合村委會閑置的200平方米辦公場所,改造成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還定下規矩,給村里75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午餐。
眼瞅著快晌午,飯菜的香氣愈發濃郁誘人。老人們不用招呼,來到干凈敞亮的餐廳,圍著桌子坐好。“在這兒吃得好,玩得樂,還能跟老伙計們拉家常,真不賴!”李改香舀起一勺熱湯,滿足地說。一碗熱氣騰騰、澆著噴香臊子的刀削面下肚,吃得很是舒坦。
日間照料中心,不只是老人們“吃午飯的地方”。管理者李雪穿梭其間,留意著每位老人的需求:“每天固定來吃午飯的有30多位。逢年過節,象棋賽、義務剪發、健康講座就安排上了。村醫也定期來測血糖、量血壓,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服務。”它成了老人們名副其實的“第二個家”,用細致入微的服務,托起老人們沉甸甸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看著老人們飯后愜意地聊天或小憩,李雪眼中充滿堅定:“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我們的目標。下一步,我們會更用心,把服務做得更精細、更豐富,讓免費的午餐更有溫度,也讓他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快樂。”
夏日午后的陽光正盛,耀眼地照著李改香的“第二個家”——它正憑著實打實、暖心窩的勁兒,書寫著農村“幸福養老”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