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走進武鄉縣洪水鎮南坪村谷邦陶瓷有限公司手工制作車間,伴著氤氳的陶泥氣息,幾個工人師傅正在忙著趕制砂鍋。隨著砂輪的轉動,一個個砂鍋在師傅們手中拉坯完成,之后經過安裝、晾曬、打磨、煅燒等工序,一口口黑亮古樸的成品砂鍋得以完美呈現。
南坪村有著悠久的砂器燒制歷史,最早以家庭作坊式的形式出現,以制作家用生活炊具為主,之后延伸至一些生活用品,如砂罐、砂盆、砂壺等。據清康熙版《武鄉縣志》記載,武鄉砂鍋“興于唐,盛于宋元,為民間主要炊具”。在清朝光緒年間,武鄉砂鍋曾作為貢品進入皇宮,為宮廷御用。
谷邦陶瓷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愛平介紹,砂器燒制對土質要求較高,一般燒制采用優質的高嶺土(坩土)為原料。南坪村有著豐富的高嶺土資源,砂器技藝薪火相傳,人才輩出,發展砂器產業應時、應景、應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砂鍋是莊戶人的家中寶,臥龍頭砂鍋自成一體,皮薄質細、內外光潔、色澤晶瑩、質地堅硬、厚薄均勻、耐酸耐堿、經久耐用,既滾鍋快又保溫時間長,具有‘煎藥不變性、煮肉不變味、煮飯不變色’的特點。”說起臥龍頭砂鍋的諸多好處,周愛平眼中泛起光芒。
砂器產業在南坪村意義非凡,它不僅延續著當地的文化根脈,更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2018年成立的谷邦陶瓷有限公司,充分發揮產業帶動作用,吸納周邊30余名村民實現就近就業。在這里,村民們既能掌握一技之長,又能兼顧家庭,真正做到了掙錢顧家兩不誤。
“俺家住在蟠龍鎮柳溝村,在這兒打零工已經5年了。每月能掙2000多元,還不耽誤照顧家里。”正在打磨砂鍋的王彩虹笑容滿面地向記者分享著她的喜悅。
為讓傳統技藝在歷史長河中能夠歷久彌新,南坪村積極探索創新路徑,研發了電砂鍋、電火鍋、電茶壺等系列產品,在品類上逐漸形成了屬于自己的“臥龍頭砂器”品牌。銷售渠道也從線下拓展至線上,各式各樣的砂器通過網絡銷往全國各地。
“臥龍頭砂器的初心,就是制作出生活中抬眼可見、伸手可及,老百姓買得起、用得起的砂貨。現在網絡讓更多人知道了臥龍頭砂器,訂單量逐年增加,這是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帶來的機遇。”谷邦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郝中平感慨道。
從平凡的黏土到備受喜愛的炊具、工藝品,臥龍頭砂器見證了歲月的更迭,凝聚著傳承人的匠心與堅守。如今,南坪村秉承手工技藝制作,將砂貨的非遺技藝代代相傳。他們用現代“工匠精神”賦予了以創新為導向、以技術為生命、以質量為追求的砂器制作新內涵。
“目前年生產各類砂器制品達15000余件,銷售額130余萬元,產品遠銷新疆、甘肅、寧夏等地。”展望未來,周愛平滿懷憧憬地表示,“我們將進一步挖掘傳統工藝的深層價值,通過延鏈補鏈、強化品牌培育,開發更多實用美觀的砂器生活用品,全力開拓更廣闊的市場,讓傳統文化大放異彩的同時,帶動周邊更多人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