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陽,生機涌動。武鄉縣蟠龍鎮關家垴村黨參種植示范基地,村民們往來穿梭,他們采挖秧苗、精細移栽種植,一幅以黨建為引領、以“綠色藥材”為抓手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蟠洪河畔徐徐展開……
今年以來,蟠龍鎮聚焦全縣“三個示范縣”建設,堅持綠色發展,依托全鎮資源稟賦,創新推行“黨支部聯營共建”機制,探索形成“組織聯建、產業聯營、利益聯結”的黨參產業集群化發展模式。為破解傳統單村產業發展難題,整合龍湍、磚壁、關家垴等村資源,打破地域壁壘,打造蟠龍鎮特色產業聯盟中藥材聯營共建栽植育苗示范基地,推動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在蟠龍鎮龍湍村黨參種植基地,晨露未晞的空氣里浮動著微苦的藥香。村黨支部書記郝志國俯身捏起新挖出的種苗,用指尖捻著白色的根莖,“這些種苗都是我們自己培育的,長得壯實,也沒有病害,成活率很高。”他身后的梯田里,覆膜機緩緩駛過,村民在覆好膜的地塊上緊鑼密鼓地栽植著,“在駐村幫扶單位——市人大常委會的幫扶下,我們村種植黨參已3年,今年我們培育的黨參種苗除自己用之外,全部供給了周邊鄉村,在節省運費的同時,確保了成活率。”
蟠龍鎮的黨參種植歷史久遠,從最初的各村零散種植,到現如今跨村連片種植近千畝,初步形成了育苗-種植-采收-銷售產業鏈條。為在全鎮推廣黨參種植,蟠龍鎮成立了中藥材聯營共建黨支部,采取組織聯建的方法,積極構建以鎮黨委為主導,中藥材聯營共建黨支部牽頭實施,村黨支部聯建共建的產業發展共同體。
“圍繞做大做強黨參產業,我們充分發揮產業黨建聯盟統攬全局、協調各方、聚合資源的作用,組織開展產業發展座談、人才技術交流、市場信息對接、外出參觀學習等活動。”蟠龍鎮黨委書記崔路鵬說,“這樣不僅解決了各村產業碎片化、技術分散化、市場風險高等問題,同時推動了村級集體經濟從單打獨斗向融合發展的轉變。”
與此同時,蟠龍鎮不斷深化聯農帶農模式,優先吸納脫貧戶參與田間管理,建立技術能手“1+N”幫扶機制,培育本土種植能手。拓展市場渠道,積極對接中藥材交易市場,簽訂保底收購協議,同步對接高校、科研單位等幫扶資源,構建“基地直供+電商直播+藥企訂單”立體銷售網絡,拉長產業鏈條,推動產業鏈向精深加工延伸,引導在生產技術革新、銷售模式創新、產品優化出新上下功夫,結合中藥材初加工建設項目,打造育苗-種植-采收-銷售全產業鏈條。積極探索跨域產業協作,按照地域資源稟賦,通過品牌共建、渠道共享實現資源整合,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龍湍村村民郝潤田種植中藥材已有四五個年頭,是遠近有名的“藥材能手”。早年,他也和許多村民一樣,僅靠種玉米維持生計,收入有限。后來,在鎮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下,他通過流轉土地,嘗試種植黨參等中藥材,收益逐年提高。“政府不僅有補貼政策,還提供技術培訓,讓我們種得放心、賣得省心。”郝潤田高興地說。
行走在蟠龍鎮中藥材種植基地,看著已破土而出的種苗,崔路鵬表示,蟠龍鎮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切實發揮好產業黨建聯盟作用,強化統籌協調和資源整合利用,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推動形成全鎮中藥材產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聚勢成鏈、合作共贏的良好發展格局,真正讓中藥材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葉子”、鄉村振興的“硬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