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的老爺山,和風熏柳、桃花鮮艷,旅游步道上的游客逐漸多了起來。這里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和厚重深邃的人文底蘊,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
近年來,屯留區老爺山以優良生態環境、秀美自然風光、深厚歷史淵源、紅色文化傳承為契機,打造綠色、古色、紅色融合發展的復合型旅游品牌,讓這塊曾經飽受戰火洗禮的古老土地煥發勃勃生機。
筑牢生態屏障 守護綠水青山
沿著平坦開闊的旅游路蜿蜒而上,高低錯落、深淺不一的綠植形成一幅清新怡人的畫卷。山頭古建的飛檐時隱時現,增添了靜謐深幽的氣氛。伴隨著一聲聲鳥鳴,老爺山風景區運營管理部賈晨鵬邊走邊介紹,作為在老爺山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深刻在他的腦海里。
老爺山,古稱“三嵕山”,是省級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擁有2.68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以東峰麟山、西峰靈山和南峰徐陵山“三山”并峙的獨特地形著稱。森林覆蓋率高達85%,生態資源極為豐富,擁有300余種喬灌木植物,空氣和地表水質量均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環境噪聲為零。林間百鳥爭鳴,還棲息著山豬、山羊、山雞、野兔、野鹿等野生動物。
“很難想象,曾經硝煙彌漫的戰場,在幾十年后會變成樹木蔥郁、清幽怡人的旅游勝地。”作為土生土長的屯留人,賈晨鵬對這片英雄的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守護著這片青翠,不知不覺已10多個年頭。
賈晨鵬介紹,如今,景區內構建了一體化的林業監測預警體系,在“人防”的基礎上,加強“技防”力量,不斷筑牢景區生態屏障根基、夯實老爺山綠色發展基礎。
發展“三色”旅游 產業提檔升級
傳說老爺山東峰麟山是神話故事羿神射日的地方,西峰頂的金禪寺,有一座唐代九層密檐式舍利塔——先師和尚舍利塔,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是國保級文物。如今游客到此,可以看到遍布塔身深淺不一的一個個彈洞,仿佛將人們帶入那場驚心動魄的戰斗場景。
1945年9月10日,晉冀魯豫野戰軍打響了解放戰爭初期的第一個殲滅戰——上黨戰役。老爺山是戰役中圍城打援殲滅戰的主戰場。戰斗持續了5天4夜,國民黨軍增援的2萬余人被我軍一舉全殲在老爺山地區;進犯上黨地區的閻錫山軍隊,三分之二在這里覆滅,為上黨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在上黨戰役中,屯留百姓肩挑手提,甚至用牛車運送地雷炮彈,保證了人民軍隊在戰場上的物資供應,為上黨戰役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上黨戰役主戰場遺址,1965年5月,老爺山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1月,被列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22年12月,被授予山西省屬企業黨員教育示范基地,成為我市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如今擁有綠色生態環境、秀美自然風光、深厚文化底蘊、紅色革命基因的老爺山迎來了發展機遇。近年來,屯留區以開發上黨戰役遺址為主題的紅色教育基地,道、佛、儒三教文化為底蘊的古色基地,綠色植被為依托的生態基地,打造綠色、古色、紅色融合發展的復合型旅游品牌。啟動老爺山古代人文景觀重建工程,并構筑通向老爺山景區的旅游通道,為老爺山旅游業開發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以“紅色”引領、用“綠色”輝映、借“古色”添彩。如今,老爺山旅游風景區集教育、旅游、休閑于一體,基礎服務設施逐步完善,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游覽,追尋紅色足跡,尋訪紅色遺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自2005年以來,已有來自全國各地60余萬名黨員干部、群眾到基地參觀學習。
釋放生態紅利 推動文旅融合
生態好,文旅興。為更好發揮老爺山“三色”旅游的特點,滿足各地游客的多樣化需求,近年來,老爺山旅游風景區深挖上黨戰役紅色文化資源,不斷豐富紅色教育形式,推出“上黨戰役紅色文化”黨史教育專題培訓、露天課堂培訓、紅色情景劇表演等多種活動,豐富旅游產品業態、優化游客體驗,有效推動文旅產業提檔升級。其中,由老爺山黨員教育示范基地自編自導自演的紅色情景劇《老爺山打援圍殲戰之軍民團結一家親》《老爺山打援圍殲戰之英雄贊歌》,再現上黨戰役的激烈悲壯和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斗爭精神,讓參加培訓和旅游觀光的游客們深有感觸,對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這里旅游資源豐富,如何讓游客來得了、留得住、玩得好,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賈晨鵬說,目前,當地已初步形成以老爺山旅游風景區為中心,惠及周邊農戶共同致富的旅游供給體系。
老爺山腳下,孫秀鑫經營的農家樂小有名氣,可口的農家飯菜引來無數游客。經營農家樂不僅改善了孫秀鑫一家的生活,也為依山而居的農戶們打開了通往富裕的新路子。目前,老爺山周邊已發展10余戶農家樂,越來越多的農戶正在享受著文旅融合帶來的可喜變化。據統計,2024年,老爺山旅游風景區共計接待各種形式的紅色教育活動7200余人,接待游客12萬人。大量游客的到來,有效帶動了周圍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