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晨霧稀薄,老雄山在沉寂一夜后漸漸蘇醒。“吱呀”,推開一扇厚重的木門,恍惚間,猶如一腳踏回數百年前。
“這是一座元代遺構,名五鳳樓。五鳳樓之名,源于其分兩層,卻有五重飛檐,層層挑角,形似鳳凰展翅,寓意‘五鳳朝陽’,寄托了古人對美好的祈愿……”隨著大門的打開,導游帶著游客開始游覽五鳳樓。
五鳳樓位于上黨區南宋鎮南宋村,樓內木構件多保留原貌,斗拱碩大,梁枋簡潔,透露出粗獷而不失精致的風格,是元代建筑藝術的瑰寶。如此高規格的五鳳樓,世上僅存三座。這座始建于元代,經明清兩代修葺的古建,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藝、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悠久的歷史積淀,于2006年榮列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真是太讓人驚奇了,五鳳樓有‘五奇’,除了‘桑木梯’‘荊木梁’及‘八角藻井’外,獻亭的‘斷梁’也是其一。獻亭東側橫梁被截開,成為互相吻合的斷梁。無論是為了應對木質結構熱脹冷縮而特意留下的縫隙,還是建造時木料短缺,不得已拆補而成,這都代表著古人的智慧。但無論如何,這根斷梁支撐獻亭度過了數百載風雨春秋,成為一個‘完美’的缺憾。”來自河北的游客張興說,“回去一定要把五鳳樓這‘五奇’介紹給朋友,讓他們來看看,感受長治古建的魅力。”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鳳樓的保護工作得到政府與社會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市投入專項資金,用于建筑修繕、環境整治與文化資源挖掘。文物修復專家采用傳統工藝修復琉璃瓦與木構件,確保古建風貌不改。
南宋村的村民也積極參與到五鳳樓的保護與傳承中。他們自發參與古建修繕與日常維護,還通過村里老人口述的歷史,積極整理相關史料,并向游客講述五鳳樓與村落的故事。這些努力,使五鳳樓不僅是靜態的文物古建,更是動態的文化空間。
2024年,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火爆出圈,點燃了人們對于古建探究的熱情。
“去年景區游客激增至10余萬人,比以前翻了一番,景區收入約40萬元,達到歷史巔峰。”南宋村五鳳樓旅游公司總經理秦江平介紹,隨著游客的不斷增加,不僅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村里的農家樂、民宿等文旅產業也逐步多了起來,村民總體收益增加約100萬元。
文旅賦能是鄉村振興的強大助力。為更好地發掘當地文旅資源,激發鄉村文旅發展活力,南宋村對景區進行了5年規劃,計劃修建大型停車場、擴建游客中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將引進智慧平臺,完善票務系統,為廣大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智慧旅游服務。“相信隨著景區功能的不斷完善,這里將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古建愛好者的熱門打卡地。”秦江平對景區的前景充滿信心。
采訪過程中,前來探訪五鳳樓的游客絡繹不絕。大家邊觀賞邊贊嘆,在這座古韻濃郁的樓閣里,留下一段難忘的回憶。
五鳳樓,這座元代建筑的稀世遺珍,往深處邁進的每一步都是在回溯中華文脈延綿賡續的軌跡。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五鳳樓不僅是歷史文化的見證者,更是啟迪未來的文化燈塔。通過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它將繼續煥發光彩,為后人打開一扇通往中華文化深處的窗口。
再次回望五鳳樓,飛檐翱翔,檐鈴回響,激勵我們守護文化根脈,書寫時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