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日暖,步入沁源縣沁河鎮沁房巷,平整的柏油路蜿蜒向前,居民樓前的停車位整齊有序,涼亭里不時傳來歡聲笑語。這幅和諧圖景,正是沁源縣齊泉街社區創新基層治理的生動注腳。
曾經這里道路坑洼、設施陳舊,“晴天揚塵雨天泥”的窘境,隨著社區治理的深入悄然改變。齊泉街社區居民劉曉麗指著平整的路面感慨:“社區大力改造后,路燈亮了、車位齊了,真是把件件實事辦到了我們心坎上。”
“社區工作無小事,把服務做到群眾心里,就是我們最大的追求。”齊泉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海峰的話語,道出了社區工作者的心聲。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工作看似容易,實則紛繁復雜,齊泉街社區逐漸摸索出“五個一”模式,社區工作提綱挈領、綱舉目張。
抓實黨建引領“一條線”。齊泉街社區持續強化轄區內小區黨支部和業主委員會的隊伍建設。在小區黨支部的引領下,充分調動在職黨員積極性,將社區黨員樓棟長、黨員、居民代表、“五老人員”及物業人員等納入小區治理隊伍。通過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著力解決各類民生問題。
織密綜合治理“一張網”。基層治理千頭萬緒,如何破題?齊泉街社區充分發揮網格員一崗多責、一職多能作用。網格員全面履行信息員、宣傳員、服務員、安全員職責,通過定崗定責,細化服務,真正實現排查全覆蓋、管理無漏洞、服務全方位。網格員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有問題及時發現、有矛盾及時化解、有需求及時服務,爭取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建強網格陣地“一個站”。齊泉街社區以“格”為基礎、以“網”為依托,以黨群服務站為陣地,實現網格員工作在小區,服務在小區,將基層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至家家戶戶,用情用心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增質效。
做好為民服務“一件事”。在齊泉街社區的牽頭下,轄區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完善黨建聯席協商議事制度,針對轄區內道路改造等民生問題,多次召開黨建聯席會議,邀請施工隊進行現場評估,充分聽取居民意見,積極爭取資金,讓坑洼道路“舊貌煥新顏”。
創建文明城市“一面旗”。在齊泉街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每周五定期開展普法宣傳、惠民政策、文明隨手拍等文化宣講活動,在宣講中融入文明理念,讓新時代文明思想走進千家萬戶;圍繞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專題活動,深入挖掘傳統民俗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豐富居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退休教師王為民精神矍鑠,手里拿著從社區領取的宣傳海報,準備前往各個小區張貼:“趁著現在還能干得動,我們老黨員應該站出來,積極參與社區治理,熱情服務群眾。”
“阿姨早上好,您上次問我的技能培訓有消息啦……”作為齊泉街社區齊泉苑小區的網格員,王麗芳日均行走兩萬步,她常說:“社區的問題,能現場解決的現場解決,現場解決不了的及時上報,做到群眾訴求有人管、不拖延、能解決。”
發揮社區“服務溫度”,才能提升居民“幸福指數”。近年來,沁源縣堅持黨建引領發展,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為切入點,從“吹哨報到”到“接訴即辦”再到“未訴先辦”,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社區精細化治理新路徑,不斷打造“家門口”的黨建服務品牌,推動工作下沉到網格、治理服務聚焦到網格,讓“最后一公里”的服務托起居民“最日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