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融融,位于沁源縣沁河鎮的沁河公園碧波廣場頗為熱鬧;河道中央,不時有蒼鷺翩然起落;寧靜的河面上,野鴨等水鳥自在游弋;蜿蜒的河堤景觀帶上,三五成群的居民或駐足觀鳥,或閑談漫步,人鳥和諧,兩不相擾。
沁河公園位于沁河沁源縣城段沿岸,自從對外開放后,就成了縣城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正在鍛煉的退休教師李素芳笑著說:“現在每天來河邊散步成了習慣,水清景美,看著心里就舒坦。”
沁河,發源于沁源縣西北太岳山東麓,是黃河的一級支流,在縣域內綿延98公里,自北向南,穿太行山脈南麓而過,養育了世代沁源人,是沁源縣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然而這條“母親河”曾一度蒙塵。“以前這條河水質比較差,河兩岸雜草叢生,淤泥堆積,味道也很大。”沁源縣沁河鎮蓮花池社區居民王建民回憶。值得慶幸的是,在沁河邊長大的他,見證了這條河的“靚化”。
近年來,沁源縣全力推進沁河沁源縣城段流域生態修復綜合治理,改善水體環境,構筑生態屏障。通過攔水筑壩、分段作業等方式,將河道中的淤泥雜質進行了分批外運,對沁河沁源縣城段河道兩側的生態環境進行了系統治理和升級改造,完善沁河及支流所涉的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疏浚河道41公里,新建堤防11公里,顯著增強河道行洪能力。
與此同時,大力實施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沁河沁源縣城段品質提升等工程,為沁河流域構建起“水豐、質好、河美”的生態屏障,讓沁源縣城呈現出“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路更通”的城市新貌,有效帶動縣域居民生活品質提升,有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有好水質,才有好生態、好景觀。”沁源縣城鄉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程銳介紹,在大力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構建宜居生態空間的同時,還要努力把好山好水不斷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把綠水青山化為居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讓沁源縣的“母親河”不僅是一條景觀河,更是一條“幸福河”。程銳望著河岸邊亮起的燈帶感慨,這條承載著鄉愁的河流,正吟唱著新時代的生態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