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寒意漸濃,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沁河源頭,卻是另一番景象,云霧繚繞,五彩斑斕,生機勃勃。“得益于這里獨特的氣候和豐富的水資源,今年我們種的香菇又豐收了。這幾天正是大量采收的時候,大伙兒都忙得可有勁兒了。”沁源縣韓洪鄉一級主任科員張燕軍說。
來到程璧村的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區,只見喜笑顏開的男女老少端著筐,簇擁著進進出出,把成熟的香菇摘下來、晾曬開,裝箱、搬運。
走進大棚,一排排菌棒擺放得整整齊齊,一朵朵小香菇破袋而出,飽滿綻放,像一個個嬌憨圓潤的小姑娘,看上去很是喜人。
發展一項產業,帶富一方群眾。近年來,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韓洪鄉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村企共建、抱團飛地”發展模式,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山西沁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韓洪鄉新農股份經濟聯合社,在程璧村和定湖村建設集香菇制棒、種植、銷售為一體的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區,組織周邊村民參加菌菇基地日常管理、采摘、加工,以此獲取勞務報酬。同時,支持村民包大棚、學技術、種菌菇,為村民提供技術培訓和兜底保障等服務,降低運營生產成本,減少經營風險,充分調動農戶發展菌菇產業的積極性。
“目前在園區務工的村民有100多人,有十多戶村民已經承包大棚,從事菌菇種植,越來越多的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創業、致富。”張燕軍介紹,兩個園區共建成大棚180棟,其中出菇棚144棟、發菌棚36棟,全年可種植菌棒320萬棒,純利潤達960萬元。
定湖村村民段云柱在園區務工已經一年半。“一個月能掙3000元左右,不僅離家近,還能學習食用菌栽培和菌棒加工。”老段言語間流露出對工作的滿意。
為進一步發揮食用菌產業的聯農帶農作用,韓洪鄉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區引入產業鏈金融模式,通過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各環節保障、金融全方位支持,讓更多農戶擺脫后顧之憂,有意愿、有信心、有能力參與到食用菌產業中。
具體來說,就是鄉政府發揮動員作用,引導有經營意愿、具備經營能力的農戶在園區租賃大棚,與龍頭企業合作,直接參與到食用菌產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龍頭企業則為農戶提供生產技術指導、統購統銷等服務。同時,園區與建設銀行沁源支行達成協議,銀行為農戶發放助農貸款,助力更多農戶通過食用菌產業實現增收致富,從而推動食用菌產業不斷壯大,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感謝銀行及時發放的助農貸款,為我解決了種植食用菌資金短缺的難題,今年我又買了10萬棒菌棒。”正在大棚內查看香菇長勢的程璧村村民弓曉東說,“香菇一年能采收五六茬,一棒的出菇量在一斤五六兩,刨去成本,一棒的凈利潤能達到3元,收入可觀,是個在家門口就能做的好營生。”
小香菇,大產業。從企業到農戶,小菌菇撐起產業振興“致富傘”。“接下來我們還將與保險機構合作,推動‘食用菌種植保險’落地,為食用菌種植中發生的損失提供保險保障,增強種植企業和農戶綜合抗風險能力,持續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區,把韓洪鄉食用菌產業打造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張靚麗名片。”張燕軍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