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胡蘿卜采收時節,在沁縣冊村鎮河止村胡蘿卜種植基地里,一壟壟剛出土的胡蘿卜整齊地擺在地頭。村民們有序采挖、去纓、裝袋、裝車,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來自新疆、山東等地的客商紛紛上門收購。
“我們這兒種植的胡蘿卜色澤橙紅,口感脆甜,不僅暢銷本地市場,還銷往河北、河南、新疆等地,部分產品甚至出口韓國和日本。”山西眾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秦永剛說,“得益于精細化種植管理,今年胡蘿卜畝產達8000多斤。”
來自山東菏澤的收購商石磊說:“這里的胡蘿卜個頭大,口感好,非常符合出口標準。”有同感的還有來自長子的客商潘亞林,他們公司主要負責向日本出口胡蘿卜。“這里的胡蘿卜口感清脆甘甜,品質良好,經過農殘鑒定,達到出口標準。”他說。
聽到客商們對胡蘿卜的肯定,村民們采收的更加有勁頭了……
河止村、后溝村、烏蘇村、上官村、下灣村的土地都是圪蘆湖上游沿線的河灣地,由于土層薄,種植玉米產量低。但對于生長周期短、需要充足水源的蔬菜來講,這里便是首選之地。
如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冊村鎮找到了可行之策。
去年以來,冊村鎮緊緊圍繞“興產業、促就業、帶民富”的發展思路,立足自身資源優勢,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引進山西眾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露天蔬菜種植產業。冊村鎮拿出20萬元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購置1臺拖拉機、2套噴灌設備、30條消防水管、2000米電纜等。由全鎮28個經濟合作社聯合成立沁縣富裕農村集體經濟有限公司,與山西眾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大力發展高產、高效、高標準的設施蔬菜產業。同時,將每年收入的10%作為各村集體的分紅收入,確保村集體利益最大化。今年,又積極向上級爭取獎補資金40余萬元,用于發展蔬菜產業。
在冊村鎮的大力支持下,1700畝土地以每畝800元的價格順利流轉。甘藍、青梗菜、圓包菜、胡蘿卜等生長周期短,管理方便的露天蔬菜在冊村鎮廣泛種植。這種通過土地流轉,開展集中化、規模化種植的經營模式,加上科學種植和精細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種植收益,有效促進了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我負責召集并帶領村民在山西眾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務工,今天來收胡蘿卜的村民有50多人,按件計算,一天能收入120元左右。”負責帶領村民務工的王萍孩說。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給村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有效帶動當地村民就業。據介紹,蔬菜種植基地一天平均用工量是100人,其中吸納脫貧戶37戶。
正在地里忙活的杜國偉老大爺說,他把3.6畝河灣地流轉給山西眾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一年流轉費有2880元。還可以在公司經營的蔬菜地里務工,一年大概能收入2萬余元。這兩筆錢加起來,是以前自己種地收入的兩倍還多。這真是薄地變肥田,收益翻兩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