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青羊大地,千溝萬壑間涌動著勃發的生機。驅車穿行于層巒疊嶂,漫山遍野的潞黨參、連翹隨山勢起伏,微風拂過,裹挾著陣陣藥香撲面而來。在這片被譽為“天然藥庫”的土地上,一場以道地藥材為支點的鄉村振興實踐,正書寫著產業升級的時代答卷——近日,平順縣斬獲“全國鄉村振興道地藥材發展示范縣”殊榮,成為我市唯一獲此認證的縣域。
近年來,平順縣立足當地潞黨參、連翹等道地藥材資源稟賦,以創新為引領,圍繞全鏈條發展、高科技賦能、品牌化打造等方面持續發力,高標準、高起點發展中藥材產業,書寫著太行山區以藥為業、以產富民的生動實踐。
全鏈貫通:從“荒山坡”到“產業帶”
“看這片山坡,去年還荒著,今年全種上了黨參。”龍溪鎮佛堂嶺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建指著層層梯田說道。如今,平順縣中藥材種植和野生撫育基地面積達85.13萬畝,總產值達12.82億元。
平順縣地勢落差大,氣候多樣,有“十里不同溫”的獨特自然條件,孕育了300多種動植物類中藥材,其中潞黨參、連翹、柴胡等10多種道地中藥材聞名遐邇,被譽為“中藥材王國”。
近年來,平順縣大力實施“特優”戰略,圍繞中藥材“雙百”目標,構建起“育苗—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上游建成5個現代化育苗基地,年育苗2億株;中游培育40家加工企業,開發45種深加工產品;下游建立電商營銷網絡,年線上銷售超3000萬元,走出了一條“以藥興縣、以藥富民”的特色產業之路。
在正來制藥的自動化生產線上,一支支潞黨參口服液快速成型。“這條新生產線每天可生產200萬支口服液。”山西正來制藥總經理侯文宇介紹,公司年加工黨參5000余噸,開發出20多個深加工產品。
正來潞黨參口服液新生產線即將投產、振東集團飲片生產基地建設正酣,振晉堂米炒黨參生產線實現傳統工藝標準化,東葫通智慧共享中藥房打通“最后一公里”配送……眼下,平順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培育一批精深加工企業,推動多個在建項目投產達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研發即食性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
科技賦能:從“傳統種”到“智慧育”
走進青羊鎮張井村的潞黨參現代化育苗基地,工廠內一派繁忙景象。潮汐式苗床上,潞黨參幼苗在智能水肥系統精準調控下茁壯成長,工人們有序播種、揀苗。
隨著市場對潞黨參需求攀升,產業發展面臨種質資源混雜、品質參差不齊等瓶頸。平順縣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山西中醫藥大學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投入1000萬元建設潞黨參產業研究院,成立省級潞黨參產業協會、太行山中藥材創新北京專家工作站等機構。建立質量追溯體系平臺,打造中藥材“指紋庫”。與浙農集團合作推廣潞黨參GAP標準化種植,推廣有機綠色認證。開展種業振興行動,成立“山西潞黨參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設中藥材GAP示范基地和種苗繁育基地,打造中藥材產業集群。
“我們優選優育潞黨參種子種苗,保證種子抗旱抗病能力,進一步推動全縣潞黨參產業規模化、品質化、標準化發展。”上黨中藥材專業鎮工作人員王金金介紹。
做優做強中藥材產業,種質資源建設是“根基”。為此,平順縣建立種質資源圃,建設現代化育種育苗基地,推廣仿野生種植、糧藥間作等種植模式,持續擴大種植面積,提升產量品質。在科技支撐下,平順中藥材趁鮮切片項目快速推進,建成中藥材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創建上黨中藥材專業鎮中成藥消費品特色園區,建成全國唯一潞黨參原生境保護區,中藥材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不斷提升。
融合發展:從“單一藥”到“多元鏈”
在潞黨參展覽館了解潞黨參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在藥膳館品嘗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黨參宴,在研學基地體驗潞黨參種、管、收全過程……聚焦中藥材品牌,平順縣持續做優消費端,深入挖掘中藥材生態價值、健康價值和文化價值,推動中藥材與農業、文旅、康養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
近年來,平順縣主動參加各類中藥材博覽會、展銷會、交易會,加強與安徽亳州、河北安國等中藥材專業市場合作協同,積極承辦多項大型活動,持續做大專業鎮交易市場,開發5條中醫藥康養旅游線路,建成20家藥膳餐飲示范店,全力打造“藥旅融合”示范區,不斷提升產品市場占有率、話語權。
在縣城,一個集交易、檢測、物流于一體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已經投入使用。朝著打造潞黨參百億級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北方中藥材集散地暨交易中心的目標,平順縣大力度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加快功能食品、化妝品、飲品研發,延伸潞黨參、連翹等產業鏈;建立中藥材價格保護機制,持續加強潞黨參品牌宣傳推介,打造潞黨參區域公用品牌,推動更多產品進入“山西精品”目錄。
“2024年,我們的43款中藥材產品在淘寶、天貓等特色館矩陣銷售達3000多萬元,培育小微電商600余家、本土電商達人800余名,形成了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銷網絡。”平順縣商務中心主任何曉彥介紹。
從靠山吃山到科技興農,從單一種植到全產業鏈發展,平順縣用一株株藥材鋪就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當暮色浸染太行,漫山藥香與村落炊煙交織,這個曾因山而困的小城,正沿著“中藥材+”的發展路徑,在太行山深處書寫著“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富民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