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照,振東潞黨參育苗工廠技術員陳凱凌來到育苗工廠,濕熱氣流裹挾著泥土芬芳撲面而來,水珠順著棚頂薄膜輕輕滑落,掀開一塊潞黨參育苗盤,幼苗新葉舒展,秧苗青翠茂密。
“您瞧這苗盤里,栽種的是我們自主培育的種子,根系發達得像‘小刷子’。”陳凱凌穿梭在苗床間,手指時不時從潞黨參苗盤中除草。
這里是位于平順縣青羊鎮張井村的潞黨參現代化育苗工廠,其中育苗室1500平方米、煉苗室4800平方米。“秧好半年糧”,育苗環節不能掉鏈子,當前正值春耕育苗黃金時期,作為潞黨參的核心產區,平順縣把良種繁育作為提升潞黨參質量的有力抓手,積極引入現代化育苗技術,全力開展良種繁育工作,提高種苗質量,為潞黨參的豐產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走近工廠的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只見顯示屏上實時監測著基地溫度、土壤濕度等信息。“通過智能灌溉系統‘輸液’,將灌溉水和肥料混合后,沿著滴灌管精準輸送到作物根部,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精細管養水平,真是事半功倍。”陳凱凌說。
當傳統農業撞上“黑科技”,迸發出的火花不止如此。
“以前靠天氣,現在拼科技。”陳凱凌笑著介紹起工廠的“法寶”——潮汐式育苗床。
顧名思義,潮汐式育苗床就像大海的潮汐一樣,它的水慢慢漲上來浸濕秧苗根部,待秧苗吸足水分和養分之后,半個小時后水又慢慢退下去。“它是一種新型溫室自動化育苗方式,利用潮汐灌溉裝置,將水分和養分供應有機結合,從底部直接供給苗根,實現節本增效。”陳凱凌介紹,“工廠引進潮汐式育苗后,實現了對秧苗生長過程中水、肥、光、溫度等要素的精準調控,有效提高了育苗成活率,降低管理成本。”
一粒良種,千粒好糧。
平順縣作為潞黨參發源地,所產潞黨參在增強免疫力、降壓、改善微循環等方面成效顯著。但隨著市場對潞黨參的需求持續攀升,產業發展遭遇了種質資源混雜、品質參差不齊等瓶頸。
“種子是糧食的‘芯片’,也是我們發力的重點。”為突破困境,平順縣攜手振東集團等多家科研機構,全力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科研體系,涵蓋從資源評價到新品種選育等各個環節。
“振東集團收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70多份種質資源,經過層層篩選與評估,挑選出極具潛力的品種,期望培育出可廣泛推廣的新品種。”潞黨參育苗工廠負責人郭青勤說。
目前,這一努力已取得重大突破,振東集團自主培育的“振黨1號”和“振黨2號”兩個新品種,現已進入省級認定試驗階段,正在山西、甘肅等地的5個試驗基地同步開展適應性測試。
“希望通過新品種選育,結合先進的生物育種技術,打造全新的種質資源庫,提升平順縣乃至全市的育種水平,努力打造潞黨參育種新高地。”對于未來,郭青勤滿懷期待。
育苗工廠帶來的變革不僅體現在科技上,更讓老百姓嘗到了“甜頭”。
“育苗工廠建成后,我就在這里打工,工資待遇不錯,還可以照顧家庭。”在基地負責精細播種的張井村村民宋蘇蘭笑著說。由于上班時間靈活、離家近,工廠自2022年6月投入運營以來,已帶動周邊30余名村民實現靈活就業,人均年增收超萬元。
一縣一產業,一域一特色。依托獨有的資源稟賦,平順縣將潞黨參種植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在潞黨參道地藥材良種保護和繁育體系建設上深耕細作,延展產業鏈條、強化科技支撐、提升品質品牌,努力走出一條特色產業高效發展之路。
“接下來,我們將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針對當前潞黨參育苗、移栽階段出現的問題進行現場指導,全力提高育苗品質,助推全縣潞黨參產業朝著規模化、品質化、標準化方向邁進。”郭青勤表示。
從“憑經驗”到“看數據”,從“找市場”到“訂市場”,育苗工廠中每株破土而出的幼苗,都在奏響“產業富民”的新樂曲、續寫“科技興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