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漫過窗欞,潞州區康園中學的書聲已瑯瑯盈耳。“厚德、博學、勵志、篤行”的校訓,如細雨沁入泥土,文明的種子在師生心間悄然破土、靜待花開。
日前,潞州區康園中學被命名表彰為第三屆全國文明校園。如何讓無形的“文明”在校園生根發芽?“思政課堂就是我們的主陣地!”副校長申尹龍說。學校巧妙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與活動,通過“十佳學生”“道德之星”等常態化評選,校園里涌現出眾多“人氣小榜樣”。教學樓下的“美德少年”月度公示欄,如同一扇傳遞溫暖的窗口,課間總是吸引著學生們的目光。那些孝老敬親、誠信友善的身邊故事,化作鮮活的“成長密碼”,讓抽象道理變得具象可感。
文明的腳步,不止于校園。在長治市社會福利院,康園中學的青年志愿者們正用繽紛畫筆為老人繪出笑容;在社區角落、街頭服務點,他們傳遞著青春的熱忱。“讓學生們走出去實踐,‘文明使者’的稱號才名副其實!”申尹龍強調。一次次志愿服務,如同一堂堂生動的社會實踐課,讓學生們在奉獻中真切體驗到助人為樂的幸福。
文明傳承,離不開講臺上“點燈人”的潤物無聲。語文教師秦艷芳在講《論語》的“仁”字時,帶著學生用毛筆一筆一劃書寫。橫豎撇捺間,君子之道仿佛在指尖流淌。在她的課堂,知識的溪流與品德的清泉自然交匯。每周三的教研會,探討教學之余,“教育家精神”學習雷打不動。從張桂梅等時代楷模的感人事跡,到身邊教師的默默耕耘,都在無聲提醒:“講臺下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全世界!”這支擁有20多位省市級骨干教師的隊伍,以“尚德、敬業、求是、創新”的教風,為文明校園打下最堅實的根基。
整個康園中學,宛如一塊文明沃土。教學樓內俯拾皆文化:青磚鐫刻“先天下之憂而憂”,古雅竹簡懸掛《弟子規》。七年級的小林同學站在“愛國古詩”展板前,自信吟誦《過零丁洋》。“天天走過這里,詩句就像老朋友,念著念著就住進心里了!”他笑容燦爛地說。教室與走廊,化身流動的藝術長廊——水彩畫作躍動生機,書法墨韻流淌雅致,手工模型閃動巧思……這些學生作品,將教學樓、圖書館、綠茵場裝點得創意盎然,美育如空氣般滋養著每個角落。
“文明建設絕非‘一陣風’,而是融入日常的‘四字歌’。”申尹龍道出初心。如今,懷揣“康樂育人”的心愿,肩負“全國文明校園”的使命,康園中學正以篤行之姿,在新時代土壤里開出的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