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我市黎城的刺繡黎侯虎從2400余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2025年度IP非遺文博賽道前十。憨態可掬的布老虎,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意融合,打破大眾對非遺手工藝品的固有認知,走出一條獨特的非遺傳承發展之路。
走進黎城喬老憨非遺工坊黎侯虎文化展廳,上千只形態各異的布老虎整齊陳列。這些傳承千年的吉祥圖騰,每一只都綴滿“文化密碼”,紅黃雙色體現傳統哲學,耳間十瓣桃紋寄托祛災納福的美好愿望,眉眼處的祥云圖案寓意福祿安康,口中銜“福”、尾部繡“財”、足底繡篆體“心”,背部階梯紋更象征著步步高升。從最初的手工布藝品,到如今品類豐富的文創產品,黎侯虎已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重要文化符號。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侯虎不僅是傳統技藝的載體,更承載著一方水土的文化記憶。1998年,它作為虎年生肖郵票享譽全國;2008年,黎侯虎經國務院批準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北京奧運會期間被確定為民間工藝參展品在地壇公園亮相,受到中外游客的喜愛。此外,黎侯虎還多次參加世博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等文化交流活動。這些榮譽的背后,是黎城人對非遺傳承的不懈堅持,以及對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積極探索。
“交流是最好的傳承,使用是最好的保護”,這句樸實的理念正是黎侯虎實現突破的關鍵。喬老憨非遺工坊采用“公司+農戶”“一村一品”的生產模式,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產業體系有機結合。當地的“太行巧娘”用精湛的手工技藝賦予黎侯虎靈氣,而繡花機、激光裁剪設備等現代科技的運用,則有效解決了傳統工藝產能不足的問題。現代設備與傳統手藝相互配合,為黎侯虎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
在產品創新方面,黎侯虎積極開展跨界合作。喬老憨非遺工坊與中北大學、山西傳媒學院等高校共建產學研平臺,推動傳統文化與前沿設計理念深度融合。樹皮貼畫巧妙融合自然紋理與虎的神韻,琺瑯工藝打造的黎侯虎葫蘆精美絕倫,填充中草藥的保健枕兼具實用性與文化內涵……這些創新產品不僅多次榮獲設計大獎,更成功吸引了年輕消費群體,讓非遺文化真正融入當代生活。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黎侯虎的創新步伐從未停止。喬老憨非遺工坊計劃投資建設黎侯虎博物館與實景劇場,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空間。同時,積極探索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讓這只千年瑞獸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從鄉間的吉祥布偶到知名文化IP,黎侯虎的蛻變,不僅是一件手工藝品的重生,更為非遺保護與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