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洪井鎮長畛背村,山巒疊翠,花香四溢。在康福意蜂養殖基地,蜂箱整齊排列如方陣,成千上萬只蜜蜂振動著透明翅膀穿梭于花海與蜂箱之間,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甜蜜圖景”。
頭戴防護帽的蜂農趙海江掀開蜂箱,洋槐蜜晶瑩剔透,濃郁的花香裹著蜜香撲面而來。“自家產的洋槐蜜,口感清新淡雅,香氣自然純正,不摻任何雜質。”康福意蜂養殖基地負責人趙海江說,“為確保蜂蜜純凈天然,我們基地嚴格遵循不喂糖、不施藥、不摻假。每批次蜂蜜經專業檢測機構化驗,確保農藥殘留、微生物指標等符合國家標準。”
生態優勢孕育特色產業。長畛背村地處洪井鎮生態腹地,境內山巒疊翠,蜜源植物豐富,春有洋槐、山花次第綻放,夏有荊條、黨參等,蜜源植物遍野生長,為康福意蜂養殖提供了天然“蜜庫”。
“第一次搖蜜時,金黃的蜂蜜流出來,心里比蜜還甜。”回憶起創業初期,趙海江眼角帶笑。他引進的意大利蜜蜂產蜜量遠高于我國本土蜜蜂,而且性情溫順,適合規模化養殖。
隨著意大利蜜蜂的“落戶”,讓長畛背村的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相較于傳統種植業,康福意蜂養殖具有投資小、見效快、收益穩的特點。如今,基地養殖規模擴大至150群,年產蜂蜜7000余斤,年產值達40余萬元,成為村民家門口的“甜蜜銀行”。
“以前賣蜜靠肩挑背扛,走街串巷叫賣,現在坐在家里就能接單。”趙海江掏出手機,展示電商平臺上的訂單記錄。為破解深山蜜源“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困境,基地探索出“線上+線下”融合銷售模式:線下與縣城超市、特產店合作設立專柜,線上依托抖音、微信小程序等平臺開展直播帶貨。去年槐花蜜采收季,一場直播吸引上千人觀看,當場售出蜂蜜1200斤。
暮色四合,蜂箱前的趙海江脫下防護服,額頭掛滿細密的汗珠。談及未來發展,趙海江滿懷憧憬,延伸蜂蜜產業發展,除了原蜜銷售,開發蜂巢蜜、蜂蜜禮盒等深加工產品,并與周邊景區合作推出“蜜蜂科普游”等系列親子游活動,游客可以參觀蜂場、體驗搖蜜、親手制作蜂蜜手工皂。從單一養殖蜜蜂向“生產+體驗+銷售”綜合業態升級,激活鄉村發展新活力。
遠處,這群沉浸在花海里的小小昆蟲,正用翅膀振動出鄉村振興的美妙音符,在青山綠水間鋪就一條長畛背村的“甜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