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漱、抱娃、下樓。潞城區嬰城社區居民孟女士早上出門,花5分鐘把3歲的孩子送到了小區附近的“媽媽寶屋”。這是潞城區不斷升級社區嵌入式托育服務,破解“帶娃難”的一處縮影。
社區雖小,連著千家萬戶。托育如何嵌入社區?怎樣托起居民“家門口”的幸福?
近年來,潞城區將普惠性托育服務作為民生重點工程,用“就近即托”積極回應家庭帶娃難題,讓居民享有稱心、安心、放心的社區托育服務。嬰城社區的“媽媽寶屋”作為社區嵌入式托育服務典型,通過把托育點“種”在居民樓下,讓更多家庭享受“幼有所托”的踏實與幸福。
下樓即托,解決“托”的難題——
幾個月前,嬰城社區居民孟女士還在發愁該如何更好地養育孩子。“家里老人年齡大了,照顧孩子力不從心。自己一個人帶娃,買菜、辦事都得抱著,特別不方便。”孟女士說。
選址就近、托育價格合理、提供專業服務,這是孟女士理想中的托育機構應具備的三個條件。
經過一番挑選后,孟女士決定把孩子送到家附近的“媽媽寶屋”。在這里,1歲多的寶寶跟著老師學抓握,2歲的孩子嘗試自己吃飯,孩子們圍坐一起搭積木、做游戲,教保師在旁耐心引導,整個空間充滿童趣與暖意。
“下樓就能安心‘托娃’,孩子在這里也非常開心,真是幫我們這些媽媽解了難題。”如今,這里已成為孟女士平衡家庭與生活的“支點”。
這種“就近即托”的便利,正是社區嵌入式托育的核心優勢。嬰城社區“媽媽寶屋”從2023年起扎根社區,在260平方米的空間劃分出繪本區、探索區、活動區等功能板塊,提供35個托位,讓居民下樓就能享受到專業的嬰幼兒照護。
靈活服務,滿足多元需求——
“‘媽媽寶屋’是一個致力于滿足‘家門口’入托需求的社區型養育中心。針對家庭的不同需求,我們因地制宜推出靈活性的入托模式。”紫丹教育運營經理、嬰城社區負責人劉鑫介紹,這里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臨時托、周末托、晚托等多種選擇,以“家門口”5 分鐘的托育服務模式,讓社區內的所有居民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高質量普惠托育服務。
托育點的“彈性服務”解決了家長“短時間脫手難”的痛點。臨時托1小時起,最長可托至晚上10時,接受家長的“隨時探訪”。“我們夫妻倆下班時間不固定,‘媽媽寶屋’可以申請臨時晚托,解決了我們加班時的燃眉之急,而且老師會不定時給我發孩子的視頻,把孩子放在這,我們特別放心。”居民成路敏對此深有感觸。
教養結合,提升育兒水平——
在“媽媽寶屋”,不僅有“托”的溫度,更有“育”的品質。老師們通過集體游戲、生活技能訓練等多個環節,潛移默化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意識 。除了固定托育,“媽媽寶屋”還延伸出暖心服務,采取“上門+駐點”方式為居家寶媽和嬰幼兒提供移動月子中心服務,派送定制營養餐,把托育服務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聯合嬰城社區,為本社區0至6歲的兒童家庭提供更多的親子成長、母嬰服務以及托育類的綜合性社區服務。同時,也為本社區內一些單親家庭、特殊家庭提供入托費用部分減免的愛心政策。”劉鑫表示。
截至目前,嬰城社區的“媽媽寶屋”已為360多個家庭提供過各類服務,讓媽媽們有了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這個藏在社區里的“安心港灣”,用專業與溫度化解著家庭的帶娃難題,也讓普惠托育的陽光照進更多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