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哇,領西紅柿,剛摘的,新鮮著呢……”近日,潞城區店上鎮北村南瓜園熱鬧非凡。
溫室大棚內,綠意盎然,一串串紅潤飽滿的西紅柿掛滿枝頭。北村組織開展的文明積分兌蔬菜活動正在火熱進行,村干部和志愿者采摘蔬菜、打包分配,忙得熱火朝天。
大棚外,村民們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有序排隊登記,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次將陸續給全村8個村民小組發放7萬斤西紅柿,總價值約10萬元,這是村集體經濟壯大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福利。”大棚負責人杜旭旺介紹。
這份甜蜜收獲,得益于北村創新推行的“多元激勵+鄉村治理”模式。該模式以積分制為核心,對村民在勤勞創業、集體活動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等方面的表現進行量化記錄,以積分制推動村莊共建共治共享。
“以前,村干部組織個人義務勞動比登天還難,發通知沒人理,為啥?因為大伙兒覺得干不干一個樣,反正跟自己沒啥直接關系。現在可不一樣了,我們村自從搞了積分制,變化那叫一個大。”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振彪說,“積分制把村干部與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集體勞動期間,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同時,我們依據積分情況,定期將村集體大棚產出的西紅柿、大蔥等新鮮蔬菜作為獎勵發放,也激勵了群眾積極參與到村莊各項建設中來。”
在積分制的激勵下,村里大事小情逐步由“村里事”變“家里事”,實現村里的事村里議、村里管、村里辦,村黨支部團結動員群眾的組織力、凝聚力、號召力得到有效提升,黨員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積分兌蔬菜活動現場,村民們還在討論著如何多掙積分。“把自家的房前屋后打掃干凈本是分內事,現在還能獲積分、兌禮品,真是兩全其美!”不少村民表示,今后將更主動搞好房前屋后衛生,積極參加村集體活動,掙得更多積分。
這一創新機制以村民為主體,不僅顯著地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更通過物質激勵與精神鼓勵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推動了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激活了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形成了良性循環,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活力。
群眾有動力、產業有活力。郭振彪口中的集體大棚,是2021年年度鄉村振興省級示范村重點建設項目北村南瓜園大棚項目。經過幾年的悉心經營,14座現代化鋼架大棚相繼落成并投入使用,通過科學規劃種植結構,形成“上半年西紅柿、下半年豆角”的輪作模式。
通過打造“一站式產銷”服務體系,既保障了紅色研學基地、周邊企業和村莊的“菜籃子”,又實現了年集體經濟增收30萬元的目標。同時,大棚種植也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業增收機會,真正讓群眾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從積分制創新到產業融合發展,北村探索出了一條“小積分撬動大治理、小蔬菜帶動大產業”的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