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潞城區辛安泉鎮興泉生態農場的蔬菜大棚內一派忙碌景象,菜農們穿梭其中除草、澆水,確保蔬菜作物能汲取充足的養分,茁壯成長。
興泉生態農場是集種植、采摘、研學于一體的休閑農業項目,也是西流北村著力優化農業結構、提升產業效益、壯大集體經濟的支撐性項目。“我們農場年產高品質水果5000多斤,蔬菜2萬余斤,年均銷售額可達100萬元。”西流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慶軍說。
產業興、鄉村美、人心和。近年來,潞城區辛安泉鎮圍繞種植加工等傳統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采取“黨委統領、部門協作、村級落實”的方式,建立集體經濟每月調度研判機制,厚植產業“家底”,激發強村富民新動力。全鎮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158萬元,同比增長12%。
壯大強村公司,抱團發展蹚新路。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帶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支撐和引領。辛安泉鎮依托鎮集體經濟聯合總社成立興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整合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用好“辛安泉”商標,統一檢測、收購、包裝、銷售,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由“單打獨斗”向規范運作、抱團發展轉變。
在辛安泉鎮古城村紅薯產業示范園制作車間內,經過攪拌紅薯粉、壓制成型、開水滾煮、涼水降溫、冷庫定型、清洗晾曬等多個環節,紅薯身價成功翻倍。“今年,我們準備做三萬斤粉條,算下來能給集體帶來將近六十萬元的收入。”古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向榮笑意融融。
除此之外,辛安泉鎮的續村花生、曹莊小米、南馬核桃加工車間穩步運行,實現“自主種植、自主加工、統一銷售”。“公司推進集體經濟聯合總社市場化運行,并通過開設農產品展廳和助農直播間,實現農產品線上線下同步上市,助力全鎮14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實現有效增長。”興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
建強本土企業,招引優質企業。辛安泉鎮還依托轄區生態資源、農業產業本底,引進山西維康德濟中藥材有限公司,建成千畝良種繁育基地,引導全鎮11個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發展地黃、柴胡、黨參、連翹等中藥材萬余畝,2025年漫山連翹將全面掛果。
盤活資產資源,文旅融合育新機。
“老板,我們點個你家的農家大燴菜、開花饃、地皮菜炒土雞蛋……”臨近中午,西流南村“毓芳園”驛站餐廳內來往的游客絡繹不絕。穿過回廊,走進驛站文創產品展銷廳,木雕、布老虎、手工鞋墊等特色產品整齊擺放,琳瑯滿目。
“驛站變餐廳、空屋化工坊、荒地起車間”。近年來,西流南村盤活自行車驛站,與長治誠悅農業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運營“毓芳園”特色餐廳,打造慢生活體驗園;整備村集體閑置房屋,購置彩燈制作設備,以場地和設備入股潞源彩燈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弘揚本村花燈制作傳統文化,增加就業崗位,連續三年舉辦彩燈文化藝術活動,高標準接待了北京500人旅游團。
昔日荒蕪地,今朝游樂園。辛安泉鎮充分發掘青山綠水等自然資源,閑置房屋、基礎設施等經營性資源,農家樂等消費性資源,聚力構建“一軸·雙心·四區”文旅框架,打造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全域綜合旅游體。
南流村采用“幸福農法”生態農業種植技術,水稻畝產實現翻番,與知名機構合作開發研學課程2款,舉辦研學活動8場,文旅融合發展取得較好成效。
干得“好”,還要喊得“響”。辛安泉鎮開通視頻號2個,發布系列宣傳片200余條,完成全域手繪旅游地圖創作,“山水間·辛安泉”品牌叫得更響。
集體強、村民富。如今,辛安泉鎮涌現出南流聚寶稻、古城純紅薯粉條、續村花生油等一批“特”“優”農產品,基本實現“一村一業”,鄉村振興底色更亮、成色更足、質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