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是農歷蛇年了,咱做點生肖掛墜,你看,我打出來這個樣子……”數九寒天,潞城區黃牛蹄鄉青口村村民王蘇平的家里卻格外熱鬧。每天,都有不少心靈手巧的“繡娘”聚集在此,大家飛針走線,巧手縫制的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掛墜活靈活現、討人喜愛。
“2024年制作的十二生肖、百家姓有1.7萬多個,掙了1.2萬余元。我們六七個姐妹聚在一起說說笑笑,邊聊天邊干活,啥也不耽誤。”對王蘇平來說,曾經用來消磨時光的傳統手藝,如今卻成為大家增收致富的新途徑,著實令人驚喜。
7年前,王蘇平因偶然機會,跟隨長治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海蘭開始學習制作布老虎。經過不斷磨練,現在,她不僅制作技藝精湛,還開始在村里教授姐妹們制作布老虎的技藝。通過與潞城區潞之錦布藝有限公司合作,手工藝品的銷路得到保障,村里越來越多的婦女加入制作行列。
“跟著劉海蘭大姐做布老虎,不僅能把咱們這老手藝傳承下去,還能增加收入,補貼家用,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黃牛蹄鄉青口村村民靳秋玲滿臉笑容地說。
目前,潞城區潞之錦布藝有限公司與青口村、史回村、賈村、黃牛蹄村等6個村合作,負責提供原材料供應、設計指導以及銷售渠道拓展等多方面支持。同時,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定期向各村發放訂單任務,并安排專人對村民進行培訓,幫助她們提升制作工藝水平,以確保產品質量符合市場標準。
“現在有400多名工人,因為天氣冷大家都在家里做。我們隔一段時間就把材料送到村里,指導她們顏色、配飾的搭配,讓她們做出的布老虎、掛墜,更有特點、更有創新、更具有潞城特色。”潞城區潞之錦布藝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海蘭說。
傳統技藝是古人給予今人的厚重饋贈,是當下回應往昔的悠長回聲。“針起線落”之間,蘊含著無限的可能與希望。如今,她們的布老虎樣式已拓展至 38 種,掛件種類更是多達 220 種。潞城區潞之錦布藝有限公司積極探索傳統工藝與現代市場需求的完美融合,逐步構建起集研發、打樣、生產、銷售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運營模式,不僅為市場帶來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更成為帶動當地鄉村經濟發展的一股新興力量,幫助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農歷蛇年即將到來,村里的姐妹們通過制作各種蛇的生肖掛件、玩偶飾品,不僅掙到了手工錢,還讓更多的人了解喜歡傳統手工藝品,帶領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劉海蘭對生肖玩偶的市場前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