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區(qū)陳秦則:赤子情深青山添綠
2022-03-25 來源:長治日報 編輯:路璐 |
春天里的潞城區(qū)成家川街道黃池村,處處散發(fā)著勃勃生機,微風拂過,蒼翠的松林里傳來陣陣聲響。
山林間,96歲的老黨員陳秦則用手輕輕拍著一棵棵粗壯的松樹。有時,他會伸出雙臂合抱一下,看看松樹是否長得更大。盡管腿腳不太靈活,需要兒孫攙扶,但他偶爾會到林中走走,看看。
數(shù)十載的光陰,荒坡變成了綠嶺,幼苗長成參天大樹。一切都在發(fā)生變化,唯一不變的,是老黨員那份播綠愛綠的赤子情懷。
作為一名戰(zhàn)士,他保家衛(wèi)國義無反顧奔赴戰(zhàn)爭一線;作為一名護林人,他八年義務修剪松樹近八萬株。“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他用忠誠和信義寫下人生最美的答卷,被評為2021“感動長治”年度人物。
今年96歲的陳秦則,是一位有著75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一位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老軍人。烽火歲月,他和黃池村11位意氣風發(fā)的青年,滿懷一腔報國志,義無反顧奔赴戰(zhàn)場……
1965年,陳秦則到漳村礦參加工作,1982年退休回到黃池老家。回到老家后,陳秦則喜歡在村后的山上鍛煉身體,看著漫山的松柏無規(guī)則的生長,他覺得十分可惜。“老百姓栽樹不容易啊,但是無人打理都荒了。我現(xiàn)在干不了什么大事,就想把這松樹照看好。”老人滿腔赤誠。
就這樣,從2003年1月開始,已是77歲高齡的陳秦則老人走上了義務剪樹的道路。每天早上,他帶著自己縫制的工具包,裝上剪樹用的全部工具,踏上了剪樹之路。他拿著剪刀一棵一棵的認真修剪松樹,像照顧自己孩子一樣用心。有的樹太高,直接剪夠不著,他就帶著凳子、梯子上山,對他來說,不論遇到多大困難,都不能落下。即便是逢年過節(jié),他也會拿起工具上山剪樹,天天如此、風雨無阻。陳秦則把剪樹當作晚年生活最重要的部分,他說,要抓緊每一天,爭取早日剪完。
十幾年間,因為剪樹被雨淋過多少次、衣服掛破多少件,他也記不清楚。餓了,就啃一口隨身帶的干糧,渴了,就喝一口白開水。陳秦則自己有個記事本,每天都要記錄山上修剪松樹的地段和數(shù)目,一如既往,從未間斷。
有人常問陳秦則,這樣辛苦,究竟圖什么?“我不要一分錢、一分工,自己需要什么就買什么。我花了七八年時間,把三座山近八萬棵樹全部修了一遍,看見樹長得那么好,我心里是真高興。”回憶起那段日子,陳秦則話語間滿滿的喜悅。
陳秦則的愛人王蓮芝,一直默默無聞地支持他的工作。即便在視力不太好的情況下,她也要戴著眼鏡為他縫補衣服,無怨無悔。她說,老伴做事認真、心地善良,在晚年既能為村里做點事情,又鍛煉了身體,是件好事,她和孩子都十分支持。陳秦則的兒子陳懷豫告訴記者,“父親一直是渾身上下充滿正能量的人,影響了我們子女,甚至我的兒女都受到教育,我為有這樣的父親感到自豪。”
2003年以來,陳秦則用5年的時間,將山上近8萬棵松樹修剪了一遍,用壞了整整15把剪刀。老人的無私付出得到了社會的肯定贊揚:2009年,陳秦則被評為“長治市道德模范”;2010年上榜“中國好人榜”,獲評2020年度“長治好人”。
一路走來,無論在什么地方,從事什么工作,陳秦則始終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前半生,戎馬倥傯、保家衛(wèi)國,他在戰(zhàn)爭的苦難中磨礪了意志品格,更堅定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理想信念。退休后,他不忘黨員本色,用無私奉獻踐行自己入黨誓詞,用丹心熱血譜寫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品格。
在潞城區(qū)黃池村有一座“十英烈紀念亭”,亭內(nèi)的碑記上赫然寫著“黃池村,依西山、秉承磐石風骨。為追求民族解放,先后有十多位烈士,血灑疆場。”這座紀念亭正是由陳秦則出資修建。從山上下來的時候,陳秦則總會來此停留片刻。
“他們都犧牲了,只有我還活著。如果他們能看看今天的幸福生活該多好啊……”談起故去的戰(zhàn)友,陳秦則老人低沉哽咽,目光中滿是不舍柔情。“希望青山松柏常綠,代替老戰(zhàn)友守護著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