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順縣石城鎮: 基層治理“繡花針”,織就鄉村和諧新畫卷
2025-05-14 來源:平順融媒 編輯:路璐 |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在三省交界的平順縣石城鎮大地上,18位農村網格員宛如穿梭于阡陌之間的靈動音符,奏響著基層和諧穩定的美妙樂章。
一、精準排查,矛盾隱患“早發現”
石城鎮的網格員們深知,矛盾糾紛若能早發現、早介入,就能避免小問題演變成大麻煩。他們嚴格遵循“網格全覆蓋、走訪無死角”的原則,定期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開展拉網式排查。通過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及時掌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精準捕捉矛盾糾紛的苗頭。
在王家莊村,網格員王建軍在日常走訪中了解到,村民趙大爺和李大媽因花椒地灌溉水量問題產生了爭執。雙方各執一詞,情緒激動,矛盾一觸即發。網格員王建軍迅速將這一情況記錄下來,并第一時間上報到鎮網格管理中心。鎮里立即組織相關部門和專業人員進行實地用水量勘查,為后續的調解工作奠定了基礎。
二、多元調解,矛盾化解“有良方”
面對復雜多樣的矛盾糾紛,石城鎮網格員們積極探索多元調解機制,綜合運用法律、政策、情理等多種手段,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他們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聯合村“兩委”干部、鎮司法所等力量,組成調解團隊,共同參與矛盾糾紛的化解。
在豆峪村處理一起嶺上小區違建糾紛時,網格員劉紹文了解到,鄰居趙大媽裝修時超出了原有宅基地范圍,在公共用地私自圍建了一個小菜園,影響了鄰居劉大哥家的采光和通行。雙方為此爭吵不斷,關系十分緊張。網格員劉紹文一方面耐心傾聽雙方的訴求,安撫他們的情緒;另一方面,邀請鎮國土所、司法所的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調解。工作人員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對趙大媽的違建行為進行了規范,并提出了合理的整改方案。同時,網格員從鄰里情分的角度出發,勸說雙方互諒互讓。經過多次溝通協調,趙大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主動整改拆除小菜園,劉大哥也表示理解和原諒,雙方握手言和。
2025年4月份,通過協同辦理,現場解決,網格員們以化解村民之間矛盾糾紛7件,石城鎮的網格員以他們的汗水和智慧真正踐行著“楓橋經驗”。
三、跟蹤回訪,矛盾解決“不反彈”
石城鎮網格員們建立了完善的跟蹤回訪機制,定期對已化解的矛盾糾紛進行回訪,了解當事人的思想動態和實際情況,確保矛盾不反彈。
在調解好崔家莊一起家庭贍養糾紛后,網格員崔愛玲定期到老人家中看望,了解子女的贍養情況和老人的生活狀況。同時,對子女進行思想教育,提醒他們要履行好贍養義務,關心關愛老人。通過持續的跟蹤回訪,她不僅鞏固了調解成果,也讓老人感受到了來自鄉土的情感溫度和人性光輝。
在石城鎮,這些網格員們扎根基層,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同“繡花針”一般織密織緊織實鄉村“和諧網”,成為群眾矛盾糾紛的“化解高手”,為石城鎮的穩定與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